PRODUCT CLASSIFICATION
产品分类GB/T51028-2015
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----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
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
5.1 仪器要求
5.1.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仪器应由温度传感器、数据采集系统、数据传输系统组成;系统应具有温度、时间参数的显示、储存、处理功能,可实时绘制测点温度变化曲线,温度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0个。
5.1.2 温度监测仪器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传输。采用无线传输时,其传输距离应能满足现场测试的要求,无线发射的频率和功率不应影响其他通信和导航等设施的正常使用;采用有线传输时,传输导线的布置不得影响施工现场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,同时应保护好传输导线免遭损坏。
5.1.3 温度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,其允许误差不应大于0.5℃。
5.1.4 温度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温度传感器量程应为:—30℃~125℃;
2 传输线路应具有抗雷击、防短路功能;
3 温度传感器安装前,应连同传输导线一同在水下1m处浸泡24h不损坏;
4 温度传感器安装时应具有保护措施。
5.1.5 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稳定性、抗干扰能力应满足施工现场监测要求;
2 应满足连续测试20d以上的数据采集、存储的要求;
3 从信号采集到结果输出全过程均应自动实现,并应具有当出现降温速率过快、表里温差过大时报警的功能;
4 监测过程可实时显示不同测点温度及温度时间曲线,同时可用表格形式显示监测数据,并可输出各时间段的温度时间曲线。
5.2 测位和测点布置
5.2.1 测位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情况,可按下列方式布置:
1 按照施工进度每昼夜浇筑作业面布置(1~2)个测位;在混凝土的边缘、角部、中部及积水坑、电梯井边等部位可布置测位;混凝土浇筑体厚度均匀时,测位间距为10m~15m,变截面部位可增加测位数量;在墙体的立面上,测位水平间距为5m~10m,垂直间距为3m~5m。
2 根据混凝土厚度,每个测位布置(3~5)个测点,分别位于混凝土的表层、中心、底层及中上、中下部位。
3 当进行水冷却时,测位布置在相邻两冷却水管的中间位置,并在冷却水管进出口处分别布置温度测点。
4 混凝土表层温度测点宜布置在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;底层的温度测点宜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m~100mm处。
5.2.2 温度传感器直接埋入混凝土内时,传感器和传输导线应有防护措施,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传感器和导线。
5.2.3 采用把温度传感器放入直径为20mm~30mm金属保护管内时,金属管的底端应预先封堵,宜露出混凝土表面300mm,并应将金属管予以固定。温度传感器安放完毕,金属管上端口应作密封保护处理。
5.3 温度记录及测温曲线
5.3.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混凝土拌合物温度、内部温度、环境温度、冷却水温度,同时监控混凝土表里温差和降温速率。
5.3.2 混凝土入模温度、表里温差、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量记录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量频次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;
2 混凝土浇筑后,每间隔15min~60min,测量记录温度1次。
5.3.3 温度监测过程中,当出现降温速率、表里温差超过下列规定值时应自动报警,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温控措施:
1 降温速率大于2.0℃/d或每4h降温大于1.0℃;
2 表里温差控制值应符合表5.3.3规定。
表5.3.3 混凝土表里温差控制值
混凝土厚度(m) | <1.5 | 1.5~2.5 | >2.5 |
表里温差(℃) | 20 | 25 | 28 |
5.3.4 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和表里温差满足本规范第5.3.3条下限值,且混凝土高温度与环境低温度之差连续3d小于25℃时,可停止温度监测。
5.3.5 温度监测结束后,应绘制各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,编制温度监测报告。
TD-12混凝土无线测温仪/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仪
应用领域
客运专线、高速铁路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箱梁养护测温
公路、铁路建筑施工中桥梁及桥墩浇筑时的温度监测
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低基承台、框架浇筑时的温度监控
水利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大坝坝体温度监控等
符合标准
GB50496-2009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》
GB/T51028-2014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》
关键词
无线测温仪/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仪/无线多点测温仪/大体积测温仪/无线传输式测温系统/无线传输式测温仪/测温仪/混凝土测温仪